一不顺心就想离职,怎么办?

2023-4-28

受到“不爽就离职”的流行鼓舞,侯亮也离职了。重新找到工作时,他选择留在了原来的行业。但工作了一段时间后,他发现现公司较之于前一家唯一变了的就是通勤时间更长了。

当初让他深恶痛绝的加班,形式主义报告,同事没有分寸感的打扰仍然存在。很多时候,一家公司在外面看,怎么都比我的好;进去后再看,还不如前一个好。

一个人很难改变职场生态,只能调整自己的状态。比如说,加班现象,到哪都很难避免工作加班。有些人其实并不讨厌工作本身,讨厌的是工作的附属品。

在很多时候,换状态的成本要远远小于换工作的成本。如果在职场干得不太顺心,不妨把“不行就离职”变成“等等再离职”,先尝试带薪修行再做决定。

摄图网_501269870_wx_离职男性(企业商用).jpg

01 不找理想型工作,要有凑合型心态

我的外甥女毕业5年了,但实习期还没过就彻底加入了“慢就业”一族。今年经不住家人的念叨,她好不容易找了份工作。但工作没一个月,她又选择离职,开始心安理得地啃老。

家人一提找工作,她就翻出自己的那套逻辑:市场上那些工作,不是加班,就是钱太少;不是同事不好处,就是领导太难搞。出去工作还要租房,加班可能出现健康问题,那点薪资比起医药费简直不值一提。

跟我的外甥女一样,本该趁年轻在职场中崭露头角的年轻人,却因对职场失望而选择不上班。

但是理想职场真的存在吗?下班弹性,月入过万,老板和善,工作舒心?这不是职场,这是天堂。很多人选工作最爱看最优条件,工作后,又最在意工作的最差方面。

其实,选公司时,要看这家公司的最差处,看是否可以接受,这样做不容易后悔。入职后,要想工作的最好处,抱着凑合型心态,远离工作内耗情绪影响。

18093596ac2_39fc2ad88783a5.jpg

02 不做机械重复,要挖掘附加意义

近日一则新闻引发热议,河南一95后,211院校毕业的女孩靠着“收破烂”月入过万。网友热评:脱下孔乙己的长衫真好,想赚钱还是得“放下尊严”。

但赚钱和高学历之间并不冲突。让“孔乙己”们过得清贫的并非长衫,而是长期养成的被动化的习惯:有人推,走一点,别人推一步,最多走一步,不会多想半步。

这个女孩在采访中说,她在换了三四份工作后,认为现有的工作都只能是机械性的重复才选择了自主创业。像“垃圾回收”一样,很多工作都有它的附加意义。

日本知名保险公司创始人岩濑大辅曾提出一个重要的工作原则:永远没有无聊的工作,任何岗位都要努力加入自己的附加值。

如果你因为职业倦怠想要离职,不妨思考一个问题:目前你手边已经做成流程化的工作,你还能进一步提升它的效率、质量或者找到完成工作的新路径吗?

很多时候,往往让一个人离职的不是工作本身,而是围绕工作的人际关系。

金梦上周被安排和同事李阳出一个宣传方案。说分工时,那位同事支支吾吾半天也不肯给出意见。不得已,她提了个意见,由那位同事提供资料,她进行执笔。

摄图网_501314237_wx_职场白领会议室开会(企业商用).jpg

第二天领导跟她索要方案时,那位同事刚好不在,修改后她就直接跟领导提交了方案。但是没想到,方案最后生成的撰写人那里抹去了李阳的名字,赫然写着金梦和另一个陌生的名字。

之后的几天,她总觉得同事李阳躲着她,有次路过李阳那里,她仅听到自己的名字就联想了许多。

她怕其他同事误会,就时不时地把这事当“秘密”透给别人听。不出一天,她和李阳不睦,故意邀功的消息就传遍了公司。

金梦的状态也从最开始的如鲠在喉,不知该如何解释变成了觉得自己被孤立的如坐针毡、如芒刺背,萌生了离职的想法。

其实,这件事的解决并不难,她只需要向李阳陈述事实,不做评价,坚定“客观陈述,随他去吧”的原则就好。之后,静待随着时间、任务的作用带来的关系变化。

每天反刍职场中的人际问题,只能自苦;分清事实和情绪后,才能自洽。

职场中,很难没有误会。强沟通要好过不沟通,直接性处理要好过讨好性处理。优先处理心情,才能更好地解决事情。

别让职场中的“个别他人”去决定你的去留,要学会把人际问题抛给时间和工作。

职场如道场,少不了磨你的事,渡你的人。

在职场,一遇到问题,就战活着逃都不能解决问题,适当地接受、历练才能有所精进!

二维码.jpg

关联文章